個人修養也是健康問題 |
編輯:大慶思銳家教咨詢有限公司 時間:2012/04/01 字號:大 中 小 |
摘要:個人修養也是健康問題 |
個人修養一般意義上是指一個人高尚的品質和完善的行為規范,世界衛生組織(WHO)給健康下的定義是:“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羸弱,而是身體、心理和社會完好的總體狀態?!闭б豢磦€人修養和健康問題距離甚遠,但個人修養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所體現出的個人衛生準則,卻關系著我們自身乃至整個社會的健康。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說,個人修養也是健康問題。 >我們知道很多傳染性疾病,如流感、肺結核以及前幾年爆發的“非典”都和我們個人的衛生準則有密切關系。清朝末年,李鴻章出洋,在大庭廣眾之下吐了一口濃痰。這口濃痰吐得,不僅吐低了他個人的衛生準則,還影響了國家的形象,被外國人譏笑,成了“國恥”。雖然在舊中國的“新生活運動”中也倡導過要國人改掉隨地吐痰的陋習,但是這種直到今天依然普遍存在。且不說在國內,就是在去國外旅游的國人當中,一百多年前李鴻章制造的“國恥”,今天的國人可能還在不停地制造著,他們也對此也不以為意。細想一下,除了隨地吐痰,在在公共場合,由于個人修養導致的衛生問題又何嘗不是經常發生呢?在公共廁所,有些人處理完“個人事務”后,吝惜“舉手之勞”,不沖水的現象比比皆是;在公共旅游景點或城市的街道,奇怪的現象經常發生:“垃圾桶中垃圾空空,垃圾桶外垃圾如山”,垃圾散發著氣味讓人無法忍受。隨地亂吐的一口痰,包含的是成千上萬個病毒;如廁不沖水,病菌傳播的禍根可能因此就埋下了;垃圾滿地扔,更為病菌的滋生提供溫床,國人的這些行為都為傳染病的肆虐做出了“杰出的貢獻”。 >在公共場合如此,在個人的日常生活中,由于個人修養問題而導致的衛生問題也是時常發生。我們常說飯前便后要洗手,注意毛巾要消毒,但是真正能夠的又有幾人。我們總是說每天都這樣做很麻煩,但是你怕麻煩,病菌可就“幸運”了,他們乘機而入,總有一天他們會“成大氣候”。也難怪每到流感季節來臨之際,流感病毒會迅速在人群中大規模擴散。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到現在,暴發的幾場比較大的全球性流感,都是先從我國開始的,這也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,為什么流感病毒總是現在我國的大地上孕育呢?一個“非典”讓國人認識到了注重個人衛生的重要性。毛巾消毒了了,手也洗干凈了,出門也口罩帶上了,可一旦這場危機過去,這些好的衛生習慣似乎也隨之飄走。 以上所說的問題和個人的修養有著密切的關系,一個人的修養能夠影響一個人的衛生準則,一個人的衛生準則反映出的就是健康問題。不管是在公眾場合還是自己個人的生活上,沒有一個好的修養,個人的衛生標準上也高不到哪里去。飯前便后洗手不能持之以恒,毛巾消毒不能嚴格落實,隨地吐痰不以為意,如廁不沖水習以為常等等,這些生活中的“常事”,無疑為病菌的滋生和傳播提供了有利的條件,但我們還會漠視他們的存在。只有在暴發了像“非典”這樣災難時,才會讓我們在一段時間內“痛定思痛”,但是國人似乎有“好了傷疤忘了疼”的“病根”。過了這陣風,便又“懷舊”了,衛生標準又急劇下降,原先怎樣還是怎樣。 要想遠離一些傳染性疾病的侵襲,關鍵的是要做好預防,預防最重要的環節是要注意個人的衛生和維護公共場所的衛生。要做到這一點,就必須的根治我們大腦中的“傳染病”。生活中的一些陋習在我國可能由來已久形成了習慣,我們也可能是受了別人的“傳染”,但是這并不代表我們不能根除它。只要我們不斷的提高自己的修養,提高我們的個人衛生準則,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屏棄陋習,營造良好的個人健康環境。也只有我們每個人的修養都提高了,整個社會的衛生標準才會提高,才能讓我們的社會環境更健康,才能讓全社會更好地抵御傳染性疾病的“進攻”,不斷營造整個社會“完好的總體狀態”,才能讓我們更健康。 |
上一條:個人修養決定事業的成功 | 下一條:個人修養 |